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往余在吴中,常郁郁无所交,出门至于淮上,临河不渡,彷徨者久之,因与其地之贤人长者相结,而王君起田最与余善,自此一二年或三四年一过也。
王君与余同年月生,而长余二十余日,其行事虽不同而意相得,凡余心之所存,及是非好恶无不同者,虽不学古而暗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生八岁而孤,事母孝,事其兄恭,其居财也有让。少为帖括之学,及中年,遂闭户不试。家颇饶,每受人负,折券不较,以是其产稍落,而四方宾客至者,未尝不与之周旋。
当余在太原,而余友潘力田死于杭,系累其妻子以北。少弟耒年十八,孑身走燕都,介余一苍头以见王君。王君曰:“我固闻之。宁人尝与我言,潘君力田,贤士也,不幸以非命终。而宁人之友弟,则犹之吾弟也。”迎而舍之。比其归也,则曰:“家破矣,可奈何!吾有女年且笄,将婿子。”间二年,耒遂就昏。王君与耒非素识也,特以宁人之友故,而余在远,弗及为之从臾也。
每为余言:“子行游天下二十年,年渐衰,可已矣!幸过我卜筑,一切居处器用,能为君办之。”逡巡未果,而别君之日,持觞送我大河之北,留一宿,视余上马,为之出涕,若将不复见者。乃明年,余遂有山东之厄,而海、岱以南大震,君亦为里中儿所齮齕,意不自得。又明年六月庚午,君卒。
惟君生平以朋友为天伦,其待余如昆弟,而余以穷厄蹇连,无能申大义于诈愚凌弱之日者。以十九年之交再三之约而不获与之分宅卜邻同晨共夕其终也又不获视其含敛而抚其遗孤。吁,可悲矣!
君讳略,字起田,淮安山阳人。家清江浦之南,卒时年五十七。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
【注】①帖括:科举考试文体名称。②系累:捆绑,拘囚。③宁人:即顾炎武。他原名绛,字宁人。④从臾:同“怂恿”,劝导。⑤齮齕(yǐhé):咬噬。这里引申为毁谤、中伤。⑥含敛:意思是办理丧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此一二年或三四年一过也    过:拜访。
B.每受人负            负:亏欠。
C.迎而舍之            舍:留人居住。
D.逡巡未果         逡巡:滞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王君与余同年月生   ②宁人尝与我言
B.①少为帖括之学     ②能为君办之
C.①其居财也有让     ②比其归也
D.①以朋友为天伦     ②而余以穷厄蹇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记述的王略,为人仁爱,乐善好施,视朋友为兄弟,行文凸现了他仁义的品行。
B.本文写王略,在概述他的品性、行为之外,还通过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他的为人及对我的挚情。
C.本文写作者怀念朋友王略,既有敬佩、感激之情,也有自己不能帮助朋友的内疚、痛苦之情。
D.本文语言平实,叙事客观,通篇不事修饰,文章详略得当,体现了作者自如驾驭材料的能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莫之夭阏者:难以阻碍它。
B.时则不至: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D.腹犹果然:肚子还是饱饱的。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而后乃今培风
C.我决起而飞 D.三餐而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选自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诗序)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熙 宁 十 年 二 月 始 复 会 于 澶 濮 之 间 相 从 来 徐 留 百 余 日 时 宿 于 逍 遥 堂 追 感 前 约 为 二 小 诗 记 之。
写出苏轼思念弟弟的一首词的篇名。苏辙读韦苏州诗为什么“恻然感之”?

课内文言文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下列词语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B.张良出,要项伯
C.沛公奉卮酒为寿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再使用的一项是

A.为之奈何 B.约为婚姻
C.秋毫不敢有所近 D.项伯许诺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奈何君我呼入
B.吾得兄事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C.君安项伯有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D.谁为大王为此计所以遣将守关

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B.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C.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D.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鸿门宴》中的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无赖。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加以评判,并谈谈你的看法。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是 故 明君制 民 之 产 必 使 仰 足 以 事 父 母 俯 足 以 畜 妻 子 乐 岁 终身 饱 凶 年 免 于 死 亡 然 后 驱 而 之 善 故 民 之 从 之 也 轻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未遑(huáng):没有闲暇。
②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居:过了,表经过的时间
B.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遑:闲暇,空闲
C.乃贾生曰。短: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D.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之害:损害、伤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其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心一也
B.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利乘便,宰割天下
C.居顷,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填然鼓
D.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