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与图2各反映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哪种方法?
(2)请说明在图2中,资本家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
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卷上。(15分。)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某校高二(1)班同学开展了以“关注十八大,奔向新生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聚焦经济成就】
第一组同学展示了搜集到的一组图表: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望小康目标】
第二组同学发现,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他们认为这是“最温暖人心的目标”。
(2)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成为“最温暖人心的目标”的理由是什么?(5分)
【促进科学发展】
第三组同学认为,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3)请你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企业和劳动者在创新发展中应如何作为。
材料一:2009-2012年“双十一”淘宝交易额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网络消费安全报告,在网络消费投诉中,实物与宣传不符的占18%,质量方面的问题占28.8%,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占35%,不履行三包义务的占10%。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3分)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处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结合材料,分析阐释材料蕴含了哪些唯物辩证法观点。
材料: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