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美国发行的纪念马丁·路德诞辰500周年的首日封图案,内容为马丁·路德的头像及马丁·路德与助手一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马丁·路德花大力气把《圣经》译成德文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教会垄断《圣经》解释权的局面被打破 ②为将要取代封建社会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 ③让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④使教皇和教会的极端权力受到挑战
|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
|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
|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
|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设立陪审法庭
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在梭伦改革中能体现其倾向于平民的措施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发展工商业
③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③ |
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
| 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
| 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 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 |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 A.颁布“解负令” |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
| C.设立四百人会议 |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