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患病植株结实率很低;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水稻幼苗上,没有感染赤霉菌的幼苗也表现出恶苗病的症状;从赤霉菌培养基中提取出有以上效应的活性物质――赤霉素.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
B.使水稻患恶苗病的是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不是赤霉菌本身 |
C.赤霉菌产生的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 |
D.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
马和驴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是64和62条。人们将马和驴杂交产生骡,骡具有马的力量和驴的耐力,在农业上被广泛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和驴杂交产生骡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 |
B.人为杂交条件下,马和驴之间会发生基因交流 |
C.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是一个新的种群 |
D.骡具有马的力量和驴的耐力的变异来自于基因突变 |
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消化液名称 |
PH |
消化液成分 |
|
胃 |
胃液 |
1—2 |
胃液(HCl)胃蛋白酶(最适PH1.8左右) |
小肠 |
肠液、胆汁、胰液 |
7—8 |
NaHCO3,胆盐,多种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最适PH8.0左右)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与无机催化剂比较,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且需要适宜条件
C.胃液中的胃蛋白酶会随着胃的排空进入小肠,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将蛋白质分解
D.胃液中有大量的胃酸(HCl),它随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不会破坏小肠中酶的活性
有关生物科学发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运用假说—演译法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
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物理模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C.卡尔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
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下列与蛋白质有关的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多聚体,它的单体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种 |
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共同参与血浆蛋白的形成 |
C.蛋白质和氨基酸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
D.有些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自身合成,有些氨基酸则必须从外界获得 |
科学家用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两代,然后收集并提取DNA,再将提取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是
A.全部位于下层 | B.一半居中,一半位于上层 |
C.全部居中 | D.一半居中,一半位于下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