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I. 人类有一种遗传病,与该病发生有关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其中原料I和原料II广泛存在于食物中,产物M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缺乏时将导致人体患病。已知基因A、a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B、b只位于X染色体上。

(1)基因A和B的表达要经历             两个环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除了图中的方式外,还有一种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               从而控制性状。
(2)患病男性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                        
(3)正常男性的基因型共有        (填数字) 种。
(4)如果一个男性(AaXbY)与一个女性(AaXBXb)结婚,生下一女孩正常的概率为      
(5)一正常男性与一患病女性结婚,如果所生小孩无论男女都不患病,则该男性的基因型为              。     
(6)假定基因A共有90个碱基,则其控制合成的肽链中所含有的氨基酸个数最多为     
(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II. (12分)下面图甲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A-G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间的关系。
                       
(1)在图乙中,蛇为第           营养级。
(2)图乙黄雀与蛇的关系是            
(3)图甲中的               (填字母)的生态地位相当于图乙中的腐生细菌。
(4)在B→C间碳以                形式进行流动。
(5)假设一种生物有多种食物来源时,由上一营养级各生物平均提供食物,能量传递效率为10%,据乙图当蛇增重1㎏时,需要玉米                ㎏。
(6)玉米地中长了许多杂草后将导致该玉米地的抵抗力稳定性            (选填“上升”/“下降”/“不变”)。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学习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探究实验。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2)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璃制品,样品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个中格、每个中格由16个小格、总共400个小格组成,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
现观察到下图中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有酵母菌44个,其中被染色剂台盼蓝(分子量约为 960)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应该统计的菌体数为
个。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

(3)该学习小组同时做3组实验,分别测得三组培养液中酵母菌实验数据如下:(单位:万个/ mL)

请将该学习小组采集的数据适当处理后,以曲线图形式(见下图)表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4)到了第4天后,每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对酵母菌样液进行,以方便计数。

(5分)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______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型增长,在2002—2004年该种群的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4)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只答一种)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萘乙酸(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种子生根的影响,配制了不同浓度的萘乙酸,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材料有:经催芽后处于萌发状态的小麦种子若干、1mg/L萘乙酸母液、培养皿、烧杯、量筒、温箱、蒸馏水、移液管、尺子等。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配制10-2mg/L萘乙酸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在一只烧杯中加入99ml蒸馏水后,再用移液管移入1mL萘乙酸溶液。
(2)实验共分为7组,其中对照组加入的萘乙酸浓度为mg/L。每组选择了10粒小麦种子的原因是。研究小组通过用尺子测量10颗种子生根长度,并算出平均值,得出萘乙酸浓度在时,促进生根的能力最强。
(3)当添加的萘乙酸浓度为1mg/L,对小麦生根的效应是作用。实验过程中的观测因变量的指标除了测量生根长度外,还可以是
(4)该科研小组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所示是人体体液调节的局部示意图,A细胞分泌的物质C作用于B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A细胞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其靶细胞B的细胞膜上接受物质C的结构叫,若C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B是细胞。
(2)如果A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正常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时,C物质的分泌量会增多,该过程属于调节。同时,C物质可以反馈作用于
(3)若A细胞是浆细胞,则A细胞是由增殖分化而来的,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称为免疫。
(4)若A细胞是胰岛B细胞,它分泌物质C的能力正常,却因为免疫系统破坏了B细胞膜上识别C的结构而出现糖尿病的症状。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病。

图甲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乙是图甲局部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是
(2)若图甲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结构③的名称是。结构②中的液体成分属于。①中物质由前膜释放,与等(2种细胞器)直接相关。
(3)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中能检测到兴奋的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