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关于其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 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
C.种群数量达到K 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 D.K 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
右图为人体生殖器官中某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④属于间期 |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和⑥时期内 |
C.⑤时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 D.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 |
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
D.同一生物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基因组成可能不同 |
剪秋罗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现将杂合子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
A.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0:0
B.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0:1
C.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l:0:l:0
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l:l:l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让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在后代中只有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豌豆,其数量比为1:1。则其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 | B.yyRr×YYrr | C.YYRr×yyRr | D.yyRR×Yyr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