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合成氨反应N2 (g)+3H2(g)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则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上述反应的△H________(填“增大” “减小” 或“不改变”)。
(2)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为:CO+H2O=CO2+H2。已知部分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 (g) + O2(g) = 2H2O(l);△H=-571.6kJ·mol-1
2CO (g) + O2(g) = 2CO(g) ;△H=-566kJ·mol-1
        又知1molH2O(g)转变为1mol H2O(l)时放出44.0kJ热量。写出CO和水蒸气在高温催化剂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25℃下,向浓度为0.1 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设想寻求合适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N2、H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为电解质溶液制造新型燃烧电池,放电过程中,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请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5)某温度(t℃)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11。在此温度下,将pH=1的H2SO4溶液VaL与pH=11的NaOH溶液V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
Va︰Vb              
(6)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摘自国家环境监测中心公布的某时间我国部分大城市空气监测周报.

城市
污染
指数
首要
污染物
空气质
量级别
城市
污染
指数
首要
污染物
空气质
量级别
北京
92
TSP

济南
76
TSP

天津
82
TSP

武汉
83
NOx

长春
103
TSP

深圳
77
NOx

上海
74
NOx

汕头
54


杭州
67
TSP

成都
87
TSP

福州
42


重庆
98
SO2

厦门
25


贵阳
69
TSP

注:TSP:空气中飘尘;NOx:含氮氧化物.
阅读分析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特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________,直辖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
是________.
(2)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___.为防止城市出现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
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或石灰石和含硫煤混合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
关“固硫”(不使含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X的转化率是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
(4)当反应进行到第min,该反应达到平衡。若三种物质都是气体,平衡时Y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______。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金属
质量/g
金属
状态
c(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0.7
50
20
36
250
4
0.10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 8
50
20
36
25
6
0.10

1.0
50
20
35
125
7
0.10

1.0
50
35
50
50
8
0.10

1.1
50
20
34
100
9
0.10

1.1
50
2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这一规律另一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 在前4次实验中,能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 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___,其实验序号是_____。
(4) 实验中,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如下两个反应:
A 2HCl+Ba(OH)2===BaCl2+2H2O
B 2Fe3++Cu==2Fe2++Cu2+
(1) 根据两反应的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AB(填“能”或“不能” )不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原因是
(2) 根据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选择适合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
①负极材料是_______,正极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 ___;
②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
③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Cl-从__________极向_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④若导线上转移电子0.2mol,则负极质量变化是 ___ 减少 ___;
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若电解质溶液为H2SO4
请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

A、B、C、D、E、F六种元素为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0.5molA的元素的离子得到NA个电子后被还原为中性原子;0.4gA的氧化物恰好与100mL0.2mol/L的盐酸完全反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多1;Cˉ离子核外电子层数比A元素的离子核外电子层数多1;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E的氯化物ECl21.11g配成溶液后,需用1mol/L的硝酸银溶液20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且E的核内中子数为20;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与其氢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盐。请填写下列空格:
(1)推断A、B、C、D、E、F六种元素的符号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_;F_________
(2)C的一价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
(3)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
(4)C、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电子式______________,分子内含有_______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5)55.5gECl2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