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四十多名学生结伴出游,在长江边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学生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救人,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因体力不支被卷入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大学生,他们对生命的那份理解和担当,不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他们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着他们的人生价值。他们因英雄之举,荣获2009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姝威这样评价他们:“他们用19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涂光晋说:“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杜玉波说:“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阎肃说:“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死。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分析中央电视台设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的重要意义。
(2)上述事例对我们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实现有何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
材料三: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
(1)结合材料一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2)请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三加以分析说明。

今年以来,大蒜、绿豆、玉米、辣椒、苹果等农产品价格轮番暴涨,被网友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苹什么”。经济分析师认为,今年农产品价格走势异常的原因有四:一是今年同期气温明显低于往年,蔬菜生长缓慢且产量明显下降。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进而带动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三是油价提高导致运输成本有所增加。四是不排除有游资利用前期干旱和低温题材炒作一些品种价格。
(1)材料中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可能会对农民产生哪些影响?(12分)
(2)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12分)

材料一: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力争在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材料二:高二某班同学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围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主题开展了“探究学习”。以下是几个同学发表的看法:
甲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我们要获得认识,就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乙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都是科学的认识,是正确的,不需要检验,因此不能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丙说:“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能指导我们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1)运用物质与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的哲学道理。
(2)请针对材料二中同学的观点,,结合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贝克莱说:“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朱熹认为:“理在事先,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1)请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的基本观点。
(2)运用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三人的观点。

2008年5月,一场突然降临的大地震,让数万生命被吞噬于瓦砾之下。当我们痛感灾难无情之时,也看到了一幅幅与死神争夺生命的充满英雄壮举的画面。在抗震救灾现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迎风飘扬的军旗;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奋不顾身的共产党人……英雄们的身影。他们是一个民族的旗帜,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本色,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可贵品格,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社会风尚,抗震救灾精神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⑴请说明抗震救灾精神主要体现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哪些方面?
⑵在当代中国,我们青年学生责无旁贷地必须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请说明我们在今天怎样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