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人的手被图钉扎到,随即产生了缩手反射,反射弧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当图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沿着            传向脊髓的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分析后,兴奋由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作出缩手的应答反应。此人在产生缩手反应之后立即感到手指刺痛,这是因为兴奋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上传到位于           的痛觉中枢而产生痛觉。
(2)皮肤受伤后,环境中的病原体乘虚而入。当病原体进入体液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可起保卫作用,这种防卫并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属于        性免疫。
(3)如果病原体突破了上述防卫,机体就会产生专门抗击特定病原体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称为          。若病原体侵入机体细胞,机体会通过         免疫方式让宿主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而被消灭。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
⑴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⑵⑤中所包含的化学递质可与①作用改变[ ] ___________的离子通透性;结构①的形成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器___________有关,结构⑤___________的形成与细胞器___________有关。
⑶若⑦内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⑦外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___________于A′。

下图表示在锥形瓶嚼舌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分别代表每24 h、12 h、3 h换一次培养液以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它们依次是________(填曲线标号)。
(2)该图表明: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增长率______。
(3)造成曲线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变成________型曲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课外小组的同学对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中的豚草及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2)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
(3)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5)如图是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龙葵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种名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龙葵
3.0
2.0
0.4
0
0
灰绿藜
3.2
2.8
1.7
1.3
0.6


(6)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分别说出字母所代表的成分,
B:
C:
D:
⑵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是:
⑶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⑷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草原生态系统,则在被大火烧过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号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号和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号与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号与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有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