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 B.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
C.三大战役 | D.渡江战役 |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
台湾200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年鉴》中评价某事件,认为其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变迁,民众获得国家观念,强化了民族主义,也造成重大的人口移动。该事件是
A.辛亥苹命 | B.国民革命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翻开某一时期报纸,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
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话剧是文明剧,京剧则叫旧戏。这一时期应是
A.洋务运动时期 | B.新文化运动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 |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
题目 |
所刊载的期数 |
论非皇上复政则同乱不能平定 |
第49期 |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
第52期 |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
第57期 |
排外平议 |
第68期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 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