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 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
|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致 |
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 项目 |
1920年产值(亿元) |
1936年产值(亿元) |
年增长率(%) |
| 官僚资本 |
1.84 |
2.22 |
1.18 |
| 民族资本 |
2.51 |
16.32 |
12.41 |
| 合计 |
4.35 |
18.54 |
该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A.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
| 行业 |
矿冶业 |
机器业 |
食品工业 |
|
| 数量(家) |
72 |
3 |
193 |
100 |
A.造纸业 B.火柴业 C.榨油业 D.纺织业
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
| A.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 B.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 |
| C.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
| D.标志中国照相业的诞生 |
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是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 C.创办近代军事海军 |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
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 | B.民族资本主义的冲击 |
| C.外国商品的冲击 | D.政府的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