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期”。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
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倾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
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材料三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欧洲社会的‘价格革命’。”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摘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一影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表述的“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
(10分)【历史选做题】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请同答以下问题: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分)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6分)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2分)
二战后的世界
从上图找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归纳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上述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准确地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
论述题(本题共8分)
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线索,概述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