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日:“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之如仇雠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子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②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③②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雠:同“仇”。②底(zhǐ)至,到达。③貛(jué)然:猛然。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者再三,局乃竟竟:终了 |
B.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冀:希望 |
C.夫弈,小数也数:技艺 |
D.工画者寿,工棋者夭夭:灾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①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
②息机子乃谓客日 ②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①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①二客弈于庭
②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 ②帝王弈于天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吾告予以故
A.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
B.其胜何益?其败何损? |
C.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 |
D.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离杀机保全生命。 |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人调整心态,止息机巧之心,从此与棋绝缘。 |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碑皆不堪读不堪:不能忍受 |
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次第:整齐 |
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尔尔:这样 |
D.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绚丽 |
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以全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
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
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读书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
翻译下列句子
(1)溪周之,非桥不通。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①,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②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③必以牛,亦犹牧④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②淖(nào):烂泥。③服田:驾牲口耕田。④牧:统治、管理。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子以予颠之倒之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
B.今子以之代耕子之武城 |
C.虽不得田,其害小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D.是盖有激者也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
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
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豕纵大,安能耕耶?
(2)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注释: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箭头。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括而羽之 | B.饭疏食饮水 |
C.博我以文 | D.不仕无义 |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孔子问曰:“何好?”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B.贤哉,回也! |
C.仲尼岂贤于子乎? | D.舜有天下,选于众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
(2)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对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刘向《新序·杂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
(2)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3)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担任 |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颠:跌倒 |
C.且尔言过矣过:责备 |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讨厌 |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虎兕出于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龟玉毁于椟中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将请罪于君,君不许 |
以下几句话,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④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③⑤⑥ | D.④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