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③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④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材料表明本届代表
A.是由普选产生的 | B.有制定法律之权 |
C.具有广泛代表性 | D.选举的依据是1954年宪法 |
《武汉会战目的方针与策略指导>指出:“以目前国际形势观察,自力更生仍为我政略上最高原则,基于此而产生之作战指导方针,亦即持久战与消耗战。”由此判断
A.国民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
B.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战与人民战争路线 |
C.中国反法西斯战场白始至终都是独立的 |
D.国民政府曾期待国际力量援助 |
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中写道:“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
A.清中央政府对东南互保运动的认可 |
B.东南督抚认清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
C.中央集权在晚清时期遭到严重削弱 |
D.东南互保运动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基本肯定 |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中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条款标志着
A.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 B.华夷观念已经改变 |
C.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 D.中外关系趋于平等 |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
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 |
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
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