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某同学所绘制的DNA片段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你帮助改正:
A.标号1处应做的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标号2处应做的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图中的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内填数字,填文字)
(3)DNA分子复制时,图中4处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复制过程中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4)该同学匆忙中,忘记填写2链的碱基,请你将其补充完整。2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自上而下应是C 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下图一为人体手背皮肤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某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表示图一中(填字母)处的结构。在图二④处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神经纤维D在E中的细小分枝叫做。
(2)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性发生变化,离子大量向膜内侧流动,膜内电位变化为,此时测得的电位称为电位。
(3)如果在图二中③处注射神经递质,④处发生的变化是(兴奋、抑制)。
下图是人体某一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A、B、C、D代表的是液体,则它们合称为,B的名称是。用箭头和文字表示A、C、D液体之间的关系是
。
(2)细胞中的CO2可以从产生部位进入血浆,而 CO2不能从血浆到细胞的原因是完成此过程的细胞膜运输方式是。
(3)C的渗透压升高导致人体产生渴觉的部位是。
(4)目前普遍认为: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控制人的血红蛋白基因分别位于11号、16号染色体上,人的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但在人的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分子的组成是不相同的。右图表示人的不同时期表达的血红蛋白基因及血红蛋白组成,据图回答下列有关总题·
(1)合成人血红蛋白的直接模板是________,场所是________。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遗传病,其病因是β基因发生了突变。一个α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导致肽链改变,β基因发生突变,往往导致β肽链改变。根据右图分析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也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根据图分析,关于人类染色体上基因种类的分布、数量及基因表达的顺序,对你有哪些启示?(至少答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的红细胞膜上不同的糖蛋白分子构成红细胞的不同血型.假设Xg血型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人群中的表现型有Xg阳性和Xg阴性两种。
①如果要分析其遗传方式,调查单位最好是_______ (填“自然人群”或“家系”).
②为了研究Xg血型的遗传方式,设计如下一张Xg血型调查后的统计表格。
Xg阳性与Xg阳性婚配 |
Xg阴性与Xg阴性婚配 |
|||
男 |
女 |
男 |
女 |
|
亲代 |
||||
子代 |
如果你认为此设计表格存在缺陷,请你指出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污染是现代工业生产带来的一项负资产,它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生理活动,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对此作了研究。下面是某研究者通过“苯酚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有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定时定量的浇灌同种长势相同的甘薯)的研究获得的有关数据:
表一苯酚溶液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影响
处理组 |
自来水 |
0.005%苯酚溶液 |
0.01%苯酚溶液 |
0.03%苯酚溶液 |
0.05%苯酚溶液 |
0.07%苯酚溶液 |
0.08%苯酚溶液 |
0.10 %苯酚溶液 |
处理前 |
0.441 |
0.445 |
0.440 |
0.436 |
0.442 |
0.440 |
0.438 |
0.440 |
第3天 |
0.435 |
0.475 |
0.491 |
0.554 |
0.691 |
0.721 |
0.408 |
0.395 |
第6天 |
0.438 |
0.440 |
0.436 |
0.421 |
0.415 |
0.413 |
0.387 |
0.357 |
第9天 |
0.446 |
0.425 |
0.423 |
0.405 |
0.402 |
0.391 |
0.319 |
0.298 |
第12天 |
0.445 |
0.411 |
0.398 |
0.392 |
0.369 |
0.352 |
0.275 |
0.246 |
第15天 |
0.440 |
0.390 |
0.376 |
0.356 |
0.324 |
0.174 |
0.150 |
0.124 |
(1)本实验中作为对照组;在实验中还应注意控制、等无关变量。
(2)从上表中你能得出本酚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影响有哪些特点:
(3)请对你总结出的的特点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4)现将A、B、C三个不同地点采集的水样对甘薯作类似处理,分析所得结果发现:经这些污水处理后,甘薯体内的糖代谢也表现出与苯酚对甘薯的影响相似的特点,因此可通过测定各种污水处理后,同一时期甘薯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再由同一时期的“苯酚溶液的的浓度----甘薯组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曲线”算出该污染相当于多少剂量苯酚的作用效应。请据表一第6天的有关数据画出“ ----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