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往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
|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
|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
|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彻底解决,稳定了社会 |
|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
俄国彼得格勒起义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不包括()
| A.没收地主土地 | B.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
| C.实现土地国有化 | D.减轻封建剥削 |
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 ( )
| A.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 B.掀起了二月革命 |
| C.发表了《四月提纲》 |
|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 A.确立君主立宪制 | B.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
|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 D.确立责任内阁制 |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
| A.英国《权利法案》 |
| B.美国1787年宪法 |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 D.《德意志帝国宪法》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 C.“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
| D.“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