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下图的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 |
B.要证明NaHCO3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
C.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丙烧杯的澄清石灰水没变浑浊 |
D.同质量的甲和乙完全反应消耗的同浓度的盐酸体积:甲>乙 |
M、X、Y、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M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A.M 2+>X 2+>Z 2+>Y 2+ | B.X 2+>M 2+>Y 2+>Z 2+ |
C.Y 2+>Z 2+>M 2+>X 2+ | D.Z 2+>X 2+>M 2+>Y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B.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将此混合气体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
D.实验室用MnO2和稀HCl加热法制取Cl2,若有14.6 gHCl参加反应,则可制得7.1 g Cl2 |
将2.3 g金属钠投入100 g水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在一定条件下,NO跟NH3可以发生反应:6NO+4NH3=5N2+6H2O,该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A.3:2 | B.2:1 | C.1:1 | D.2:3 |
下列各组微粒,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H+、NO3—、Cl— | B.Cu2+、Cl—、OH¯、SO42— |
C.H+、Na+、CO32—、Cl— | D.Ca2+、Cl—、K+、C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