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情境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情境二: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情境三: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收入分配增长情况
2008年 |
2012年 |
5年来平均增速(%)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14045 |
519322 |
9.26 |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
61330 |
117210 |
18.06 |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
4761 |
7917 |
9.90 |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
15781 |
24565 |
8.80 |
注:1979——2011年的33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9%,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
材料二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在通知中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1)结合材料一,请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建言献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针对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材料一美国的软实力之强有目共睹,2012年文化产业占美国整个GDP的1/3。美国文化的传播能力相当强,它一方面表述美国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却在形式、技巧甚至内容等方面努力适应不同的受众和市场需求。而且,美国文化始终和科技相结合,使“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材料二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部分。甲村村委会立足本村实际情况,计划在本村成立一个“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的社会组织,以充分挖掘本村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美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做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基层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谈谈甲村村民应怎样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组织的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对比
注:城镇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工业化通过拉动就业、增加收入等方式影响城镇化。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 0年全球平均26.1%的工业化率带动了50.9%的城镇化率。
材料二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路径,凸显“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核心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来造福百姓、富裕农民;工业化突出节能环保;信息化突出智慧城市;农业现代化追求食品更安全。“四化”的同步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材料三 2013年初广东省政府审议并通过了《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整个规划一方面体现出广东将继续坚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双轮驱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展现了广东省政府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的诚意、形成多方合力的魄力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决心。
(1)简要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知识,说明“四化”同步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是相对应的。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与人民群众相关的知识,为广东省政府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让“美丽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年份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
项目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GDP |
314045 |
9.6 |
340903 |
9.2 |
397983 |
10.3 |
471564 |
7.8 |
财政收入 |
61330 |
19.5 |
68518 |
11.7 |
83080 |
21.3 |
103740 |
24.8 |
城镇居民收入 |
15781 |
8.4 |
17175 |
9.8 |
19109 |
7.8 |
21810 |
8.4 |
农村居民收入 |
4761 |
8.0 |
5153 |
8.5 |
5919 |
10.9 |
6977 |
10.9 |
材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深刻解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所以要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民富是生产出来的。结合表格运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有关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阐明,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