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如图是高致敏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E为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是指病毒经过 细胞的处理和传递后,特有抗原刺激T细胞,经过②过程形成[B] 细胞。
(2)T细胞成熟于 ,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 、传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等功能。
(3)图中细胞[A]在T细胞传递的抗原刺激下,形成 细胞和 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
(4)[C]与[D]的识别、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5)[E]的最终消灭依赖于 的作用。
下图是蛋白质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每空1分,共6分)
(1)翻译的场所是[ ]
(2)翻译的模板是[ ]
(3)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 ]
(4)转录的模板是[ ]
(5)转录的场所主要是
(6)翻译后的产物是
下图是番茄果色遗传图,请分析图解回答:(每空1分,共6分)
(1)番茄果色的遗传符合定律。
(2)黄果对红果是性,用R、r分别表示果色基因,那么亲本红果、黄果的基因型依次是。
(3)F1红果的基因型是,F2红果的基因型是,“?”处表现型是。
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b表示的结构是 ▲。
(2)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兴奋在A 、B间传递的信号物质是 ▲。
(3)神经纤维e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当神经纤维的e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 ▲,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上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如右图所示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为显性,a为隐性)。
(1)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性遗传病。
(2)Ⅱ3的基因型是▲。
(3)如果Ⅲ10与Ⅲ8结婚,属于▲结婚,出生病孩的概率为▲。
(4)如果Ⅲ10与患该病的男性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