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对中国地理学发展描述正确的有
①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他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②郦道元的《禹贡地域图》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
③《徐霞客游记》中关于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领先于欧洲
④《坤舆万国全图》提高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水平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表述,与唐代的社会生活相符的是
| A.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
| B.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
| C.城郭、乡村人口稠密、贸易繁荣 |
| D.民俗画和木刻版画深受民众喜爱 |
“天三下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首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唐朝扬州的繁荣直接受益于
| A.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
| B.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地理位置 |
| C.随炀帝曾多次巡游扬州(江都) |
| D.扬州经济富有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
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分工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③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任用侍从等担任尚书令等官职。对于汉代尚书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
| B.与中书门下相互监督制衡 |
| C.执掌对百官的监察和考核 |
| D.六部尚书之首,百官之长 |
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篆字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A.玉面人的特征 | B.玉面人的年代 |
| C.扁足青铜方鼎 | D.鼎内壁的篆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