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丞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废丞相造成了皇权不断强化 |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
| C.明朝以前的政府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 D.明清两代都形成了专制集权的社会 |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 | B.19世纪前期 |
| C.19世纪中后期 | D.20世纪前期 |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
| B.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
|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
| D.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
关于中国古代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说法错误的是
| A.明代中后期产生 |
| B.是指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
| C.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
| D.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增多,地区更广,发展迅速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衰退 |
|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
|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官商勾结 | B.维持社会等级 |
| C.重义轻利 | D.重农抑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