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是乙烯,B、C、D、E均为常见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2)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有______(填字母)。
(3)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填序号)。
(4)A、B、C三种物质的摩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5)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10分)在Cl-浓度为0.5 mol·L-1的某无色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
K+Al3+Mg2+Ba2+ Fe3+ |
阴离子 |
NO3-CO32-SiO32-SO42-OH- |
现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果 |
Ⅰ |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 L气体 |
Ⅱ |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
固体质量为2.4 g |
Ⅲ |
向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以上实验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实验Ⅰ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请写出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浓度(不一定要填满)。
阴离子 |
浓度c/(mol·L-1) |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⑤ |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用途,请根据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稀有气体除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减小
B.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D.单质的熔点降低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名称为,氧化性最强的简单阳离子是。
(3) Si和HCl反应的产物中,SiHCl3大约占85%,还有SiCl4、SiH2Cl2、SiH3Cl等,有关物质的沸点数据如下表,提纯SiHCl3的主要工艺操作依次是沉降、冷凝和。
物质 |
Si |
SiCl4 |
SiHCl3 |
SiH2Cl2 |
SiH3Cl |
HCl |
SiH4 |
沸点/℃ |
2355 |
57.6 |
31.8 |
8.2 |
-30.4 |
-84.9 |
-111.9 |
(4)P2O5是非氧化性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用P2O5干燥的是_____。
A.NH3B.HI C.H2S D.SO2
(5)①CaCO3和适量HCl溶液反应时,每产生4.4 g 气体(不考虑气体溶解),放热a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上述反应至无气泡逸出后,取适量残留溶液,插入pH传感器并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B-C段发生的反应:。
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工业上制取镁单质主要是电解法。
(1)电解法制取镁单质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原料无水氯化镁可由海水制备。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冷却结晶。
其步骤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步骤可重复使用)
(3)上述步骤①中“一定条件下”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某温度下Mg(OH)2的Ksp=6.4×l0−12,当溶液中c(Mg2+)≤1.0×10−5mol·L−1可视为沉淀完全,则此温度下应保持溶液中c(OH-)≥_________________ mol·L−1。
(5)饱和NH4Cl溶液滴入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原理可能有两方面,请分别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验证①②谁是Mg(OH)2溶解的主要原因,可选取________代替NH4Cl溶液作对照实验。
A.NH4NO3 B.(NH4)2SO4 C.CH3COONH4 D.NH4HCO3
(6)镁电池是近年来科学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一种“镁—次氯酸盐”电池的总反应为:
Mg + ClO- + H2O ="=" Mg(OH)2 + Cl- 。其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用此镁电池给铅蓄电池充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镁电池正极与铅蓄电池正极相连
B.电子从Pb电极转移到镁电池负极
C.充电后,铅蓄电池两极质量均减小,理论上镁电池消耗24 g Mg,阴、阳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D.充电后,镁电池和铅蓄电池的pH均增大
如图所示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溶液呈红色。请回答:
(1)B极是电源的________极。C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H应该是_______________(填“镀层金属”或“镀件”),电镀液是______________溶液。当乙中溶液的pH=13时(此时乙溶液体积为500 mL),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丁中X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Y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电场作用下向Y极移动。
现有A、B、C、D和Cu五种金属片,将其分别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硫酸中(如下图),
每次实验时,通过灵敏电流计测出电子流动方向如下:
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①中,Cu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②中,溶液中H+向金属片________移动;
(4)在④中,两金属片上均无气泡放出。此时两金属片上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实验⑤用B、D,则导线中电流方向为:_________(填B→D或D→B);
(6)已知反应:Cu+2Fe3+==Cu2++2Fe2+。请用下列试剂和材料,用上图所示装置,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检验正极产物。
试剂:CuCl2溶液、FeCl3溶液、FeCl2溶液、KSCN溶液、K3[Fe(CN)6]溶液、双氧水、NaOH溶液
材料:Cu片、Fe片、石墨棒
a、设计电池应选用的试剂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检验正极产物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