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下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成分及含量:
NaNO--3 g;   K2HPO4 -- 1 g;  KCl -- 0.5 g;
MgSO4·7H2O --0.5 g; FeSO4 --0.01 g; (CH2O)--30 g;
H2O--1 000 mL; 青霉素-- 0.1万单位。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于           培养基。
(2)根据培养基的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            ,培养的微生物可能是            
(3)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           。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4)若用该培养液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             ,应加入的物质是            ,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                ,形成           色复合物,若产生            ,则证明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Ⅲ2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____。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________为终止密码子。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下图甲所示,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X物质是________,Y物质是________。
(2)乙图所示植物浸泡在完全培养液中的细胞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写标号)。
(3)甲图中①过程是在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①~⑤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________(写标号)。
(5)若将乙图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的NaHCO3溶液(可为植物提供CO2)换成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的NaOH溶液(可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CO2),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与C5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完整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标号为1号、2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NaHCO3溶液,给予充足光照,观察到的现象是1号试管____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绣线菊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栽培灌木,花色绚丽,品种繁多。为研究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对弱光照的耐受能力,研究者完成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图2-4-12不同弱光处理下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日变化
(1)研究者利用遮荫网控制不同组别的透光程度,对照组应采取的处理是____________。各处理条件下,图中所示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刻是________。
(2)处理条件为____________时,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在全天只出现一次高峰,此条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发生在________部位的________阶段。
(3)恢复处理是指撤掉遮荫网,常规条件培养15天后测定的指标。从图2-4-12两种绣线菊恢复处理的曲线可知,对弱光耐受能力更强的是__________绣线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每种处理条件几乎都在12:00左右出现“低谷”,此时细胞间隙中的________不足,直接产物________下降。
(5)若想进一步研究不同透光处理是否影响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实验操作步骤应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称取等量各组叶片分别加入等量无水乙醇,用研磨过滤法获取色素提取液
b.制作各组叶片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c.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色素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
d.利用毛细吸管反复多次向滤纸条上转移色素提取液
e.利用移液管在无菌条件下向滤纸条上转移色素提取液
f.将带有色素提取液的滤纸条底端浸于层析液中一段时间
g.比较各组滤纸条上色素条带的数量、宽度和颜色差异

科学家取束丝藻藻液离心后去上清液,将藻细胞用无磷培养基洗3次后,转入无磷培养基培养10 d;再将藻细胞分别转接到不同磷浓度的培养基中,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并将实验结果绘成如下曲线。请分析回答问题:

图1不同磷浓度下束丝藻的叶绿素a含量

图2束丝藻在不同磷浓度下光合放氧曲线
图2-4-11
(1)图1曲线表明,随着培养液中磷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________。图2所示实验结果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对束丝藻光合速率的影响。
(2)实验中先将获取的束丝藻在无磷培养基中培养10 d的目的是避免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实验中为了减少测定数据的误差,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超过500 μmol光子/(m2·s)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从外部因素分析,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问题:

时刻
0: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植物Ⅰ气
孔导度
38
35
30
7
2
8
15
25
38
植物Ⅱ气
孔导度
1
1
20
38
30
35
20
1
1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 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请在坐标图2-4-9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图2-4-9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________,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的________结果。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两种即可)。

图2-4-10
(4)图2-4-10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过程①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的
完成需要酶、________等物质;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完成的有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