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 A.洛克 | B.孟德斯鸠 | C.伏尔泰 | D.卢梭 |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新唐书》载:藩镇拥,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上述材料说明
①藩镇掌握了用人权,控制了辖区内的赋税收入 ②藩镇拥兵自重,中央难以控制
| A.①正确,②错误 | B.①错误,②正确 | C.①②皆错误 | D.①②皆正确 |
钱穆《国别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 B.唐代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
| C.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 D.唐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
| C.三司使和枢密使 |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 B.设“三衙”,收精兵 |
|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
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采用文官代替武将任地方官 |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
|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