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长征》 ②《八月一日》 ③《战略决战》 ④《渡江战役》
| A.②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①④③ | D.④②①③ |
民国十四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该文章
|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 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 |
|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 D.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
下表是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所作民意调查的部分结果。这反映了
| 调查问题 |
调查结果 |
|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 |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 |
|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
| 3.你心目中,国内大人物是哪几位? |
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
A.斯大林模式的成效使国人对苏联道路抱有好感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进步思潮传播
C.“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
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
|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
|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
|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
郭蒿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表明他
| A.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 |
| B.批评洋务派与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都没有触及根本 |
| C.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学习西方技术 |
| D.认为既要学习西方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材料反映了
①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②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
③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