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一班级的授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如下四段历史情境,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1919年的俄国工人的吃、穿、用国家统一配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1918年,俄国工人的工作积极性高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C.1920年的俄国农民状况很糟糕,农民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交给国家,不许卖
D.1922年,一对俄国农民夫妇兴高采烈地将余粮拿到市场上卖,买回生活必需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开展“米棉之战”,这表明

A.政府用经济手段强烈干预市场投机活动 B.政府用行政手段严惩商人投机行为
C.国家加强对国计民生资源的控制 D.国家严格控制商业经营活动

下表是上世纪中期,我国工业品产量指数比(以1949年以前的最高年为100)。表中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产品名称
原煤(亿吨)
原油(万吨)
发电(亿度)
钢(万吨)
机床(万台)
1949年
51.6
37.5
71.1
17.1
29.6
1952年
106.5
137.5
121.7
146.3
253.7

A.政府采取恢复经济的措施 B.一五计划鼓舞了人民的热情
C.苏联的援助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D.三大改造的结果


读右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它的出现年代不会早于()

A.1958年 B.1959年
C.1960年 D.1978年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