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致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3)材料三种“王制遂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纸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方等《戴季陶传》
  (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反映了辛亥革命影响的状况如何?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2)材料二表明,元朝地方行政设置是怎样的?这种设置有何意义?(5分)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先后在英、美等国确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该表: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方式
 
 
行政权归属
 
 

 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

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填至图中方框内)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