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
(2)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4分)
(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诸如自由买卖,依法开办和经营工厂以及重工业、商业和手工业作坊、加入行会、同业公会、有权起诉、出庭作证、参加选举、受教育和服兵役等等。农民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不必取得地主的同意。”
“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如果现有份地超过最高数额时,地主有权割去超过部分。据统计,在非黑土地带,割地占改革前农民使用土地的9.9%,而黑土地带21省则26.2%。”
——《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
材料二雅各宾派1793年颁布法令,逃亡贵族的土地一律没收,分配或低价卖给农民。贵族地主在最近200年内从农村公社中夺占的一切土地,应当归还农民,不分性别、年龄,按人口进行分配。这样,数十万农民成为小块土地所有者,还无条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
——《雅各宾派专政时恐怖政策的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大事件分别是什么?并概述材料一所述内容的主要方面。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对比概述关于农民政策的异同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该书的主题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目录
第一章经济改革战略探讨--------------------------孟晓苏
第二章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厉以宁
第三章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厉以宁
第四章国有资产的管理-----------------------------厉以宁
第五章企业集团发展途-----------------------------李源朝
第六章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市场繁荣--厉以宁
第七章 -------------------------------------------李克强
第八章 --------------------------------------------厉以宁
结束语:---------------------------------------------厉以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续写一条建议目录,并说明理由。(所提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于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隶关内道者,为府二十九,州九十。突厥之别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丽隶河北者,为府十四,州四十六。……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
材料二 1875年,清廷面临着来自东西方向的双重危机:西部沙俄在利用新疆阿古柏分裂势力实现其侵略扩张阴谋的同时,又亲自出兵侵占伊犁,新疆已经完全丢失;东面日本图谋台湾。清廷内部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以李鸿章为首的大臣主张“海防论”,即放弃新疆,主要防御东南沿海;而左宗棠则认为:“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而且从战略意义上考虑:“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在左宗棠等人的积极推动下,清政府历时近五载用兵,使新疆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材料三 1965年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议案,通过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的决议。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举行。以国务院副总理谢富治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参加大会,并表示祝贺。大会于8日选举产生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阿沛·阿旺晋美当选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周仁山、帕巴拉·格列朗杰等7人为副主席。9日,大会举行闭幕式,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羁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等坚决主张收复新疆的正确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西藏采取上述举措的意义。

(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他的名言。
材料一他(张载)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天地之性是至善至美的圣人之性,气质之性受人们禀气条件的限制,包含饮食男 女的自然本性,故而有善有恶。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通过学习,明了物性,通晓人性,通达天性。)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摘编自刘泽华、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7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思想对儒学发展的作用。(8 分)

(15 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8 年 8 月 27 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 15 个国家的代表 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 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主要内容是:缔结各方“斥 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其他各国都可以加入本公约。该公约于 1929 年 7 月 25 日生效,截至 1933 年,加入者共计 63 个国家。……列强对公约还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这些条件集中到一点,就是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签署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的内容进行评价。(7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