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   

(1)以上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用字母表示)你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 阅读以下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2)材料二中的①②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结合材料二所有内容,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7分)
材料三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
(4)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环节。对春秋战国这一历史时期的评价,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图分别与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有关?
(2) 依次指出四幅图所反映的党的重要会议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主要贡献。
(3) 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

中共80 年历程,80 年辉煌,历史实践证明了一条真理: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请回答:
(1)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
(2)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什么?
(3)遵义会议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其含义是什么?
(4)指出中共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文革期间,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他主持工作期间,我国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他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材料二:当提案通过时,会场一片沸腾,许多人离开座位,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还有人振臂高呼;而西方一些代表却在一起交头接耳,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强打精神,有人故作镇静……当时的美国代表布什也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来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是何时何组织通过的决议?决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提案通过时,非洲国家的代表兴奋起舞而西方一些代表却愁眉苦脸?为什么美国代表哀叹“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的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解读下面三幅“巨人”握手图,回答问题。


(1)图1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它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2)图2 是20 世纪70 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它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图3 是2000 年9 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它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8 年2 月2 日《人民日报》社论宣称:“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工业建设和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也要大跃进。”此后又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宣传口号,并报道了个别地区小麦亩产7 320 斤与水稻亩产13 万斤等高产情况。1958 年北戴河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农村工作的“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全面不断地跃进……这将成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单位……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材料二:中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

材料四:由于过度垦殖、放牧等人为因素,中国土地荒漠面积不断扩大。五六十年代年均土地荒漠化面积是1560km2,七八十年代增至2100km2,九十年代高达2460km2。
———《北京青年报》2000年4 月12日
材料五:到80 年代末,中国粮食增产中约1/3 是靠科技应用取得的。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
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在“九五”期间将达到40%以上。
———《经济日报》1997 年3 月18 日
据专家估计,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如能提高到50%,则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可提高4500 万吨。
———《经济日报》1997年4月1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1958~1961 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2.从哲学角度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3.分析材料三中我国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耕地面积下降的原因,为什么耕地面积下降而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4.联系材料三、四、五,谈谈如何发展我国农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