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邮政局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于2007年7月1日发行了纪念邮票l套3枚。其中的第一枚“欢庆”,邮票画面采用国旗、香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作为设计元素。你认为这枚邮票可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B.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密切
C.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
D.借鉴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台湾问题
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国际复兴开发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布雷顿森林体系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半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
| 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
|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
|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
照片《裹小脚的男戏子》是外国游历者在中国内地拍摄的,这副照片可能的拍摄时间
| A.19世纪50年代 |
| B.19世纪末期 |
| C.20世纪中期 |
| D.“文革”期间 |
《补碗匠》是外国游历者于1896年在中国拍摄的风俗人物照,这幅照片告诉我们
①外国游历者诋毁中国形象②近代制瓷业生产技术低劣
③当时中国衰败的一个缩影④百姓生活的贫困和简朴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 C.①②③ | D.③④ |
新闻照片《站在稻穗上的孩子》报道:“湖北麻城县建国第一农业社的1.016亩早稻,创造了亩产36556斤的高产纪录。看,稻子长得多么的稠密,孩子们站在稻穗上就像站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似的。”从今天看来该照片告诉我们
| A.历史证据运用要“眼见为实” |
| B.当时中国浮夸风盛极一时 |
| C.四个小孩在田野里的闹剧 |
| D.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