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表1 农业用地构成
表2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 以上三种方案中:侵蚀量、径流量最小的方案是,按环境效益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 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读亚欧大陆自然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E→G→F→C:这种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D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规律,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图中自然带类型中南半球缺失的有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规律。
(5)自然带I反映了_______________规律。
(6)图中A与B两个自然带类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可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带的分布可分析出 A、B、C、D 各自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属_________________规律,分析其形成原因。
读“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图5-2-5
(1)分别写出字母对应的高山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
(2)高山垂直自然带中最下面的一个叫_________________。
(3)高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异是以_________________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形成的。
(4)高山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与_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相类似。
(5)在干旱地区,由于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也不同。
(6)山地迎风坡一定高度易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