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 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据此回答31-34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大约是(   )
 
下列城市中的华人在上午能收看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幕直播的是(   )

A.东京(约140°E,35°N) B.新德里(约76°E,30°N)
C.纽约(约75°W,40°N) D.伦敦(约0°,52°N)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时,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寒冷干燥 B.高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全年降水平均

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有关三大经济地带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所有省级行政区均濒临海洋,而中西部不临海
B.东部经济地带各类自然资源均不如中西部丰富
C.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第一产业的比重依次递增
D.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经济地带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

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红色荒漠”(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回答58~59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④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图一)美国较早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空间结构上表现为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的特点,成为当今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研究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从中探讨农业空间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规律,可为我国选建农业商品基地和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图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回答52~56题。


甲区中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的最大产区是

A.广东 B.吉林 C.新疆 D.陕西

美国甲、丙农业带的农业区位优势有。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不使用化肥、农药
C.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 D.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

图二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一般情况下,图二中河流

A.只有春汛 B.既有春汛,又有夏汛
C.既有夏汛,又有秋汛 D.只有秋汛

下列关于美国东北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是工业发展最早的传统工业区 ②是技术最先进的高新产业区
③人口和城市集中,形成了巨大的城市带 ④工业污染严重,土地价格高
⑤人口和工业向国土西部和南部迁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50~51题。

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②改变气候类型③削弱风力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