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要渡过一条宽度为30m的河,河水的流速为4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船不能渡过河 | B.船过河的速度一定为5m/s |
| C.船运动的轨迹不可能垂直河岸 | D.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10s |
如图1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取g= 10m/s2。则()
| A.物体的质量m =" 3.0" kg |
|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 |
| C.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2.0" J |
D.前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 =" 3" W |
概念是物理学内容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物理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比值定义法是物理概念中常用的一种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即用两个已知物理量的比值表示一个新的物理量,如电容的定义 ,表示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这就是比值定义的特点 |
| B.不计空气阻力和浮力的影响,斜向上抛出一物体,则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
| C.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
| D.圆周运动是一种加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其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力的合力 |
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一有边界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与竖直平面(纸面)垂直,磁场边界的间距为L。一个质量为m、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竖直方向运动,线框所在平面始终与磁场方向垂直,且线框上、下边始终与磁场的边界平行。t=0时刻导线框的上边恰好与磁场的下边界重合(图中位置I),导线框的速度为v0。经历一段时间后,当导线框的下边恰好与磁场的上边界重合时(图中位置Ⅱ),导线框的速度刚好为零。此后,导线框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回到初始位置I(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上升过程中合力做的功与下降过程中合力做的功相等 |
| B.上升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热量比下降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热量的多 |
| C.上升过程中,导线框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
| D.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下降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 |
如图甲所示,在x轴上有两个固定的点电荷Q1、Q2,其中Ql带正电处于原点O。现有一个正电荷q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只受电场力作用),其v-t 图象如图乙所示,q 经过a、b两点时速度分别为va、vb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Q 2带负电且电荷量小于Ql |
| B.b点的场强比a点的场强大 |
| C.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 |
| D.q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降落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在月球成功实现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着陆前“嫦娥三号”曾在离月面100m处悬停避障,然后缓速下降,离月面4m时,7500N变推力发动机关机,“嫦娥三号”做自由落体运动降落在月球虹湾以东地区(19.51W,44.12N),已知月表重力加速度为地表重力加速度的六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9.8m/s2)
A.若悬停时“嫦娥三号”的总质量为 kg,则变推力发动机的推力约为2450N |
| B.“嫦娥三号”落月点的北边十几米处有一个大撞击坑,假如悬停时“嫦娥三号”在撞击坑的正上方,为避障姿态控制发动机先向南喷气,后向北喷气再次悬停在落月点正上方 |
C.变推力发动机关机后,同样的着陆速度相当于从离地球表面 m处落下 |
D.变推力发动机关机后,同样的着陆速度相当于从离地球表面 m处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