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17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这种趋势对我们今天省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2)材料一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材料二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在于什么?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

阅读下面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交战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各国交战次数大国兼并小国数目

宋国与郑国
52次

齐桓公兼并
35小国
齐国与鲁国
25次

晋献公兼并
19小国
晋国与楚国
22次

楚庄王兼并
36小国
吴国与楚国
24次

秦穆公兼并
20小国
吴国与越国
10次



请回答:
(1)春秋各国间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共有多少小国被兼并?
(2)为什么周天子无法控制这个局面?
(3)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兼并战争你怎么看?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
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 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
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哪一时期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瓦解?
(4)试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列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到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者废除它……”
——摘自《独立宣言》
材料二“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摘自《1787年宪法》
材料三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切实可行的政体。《人权宣言》起草委员会承认“这一崇高思想产生于美洲,在美洲确立起自由的哪些事件中,我们已经进行了合作”。
(1)材料一同材料三相比较,给我们提供的最重要信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向资本主义过渡中,美、法两国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3)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都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但两个文件关于国家和人民权利方面的规定又有明显区别。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它们关于国家和人民权利方面的主要区别,并简要分析原因。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许多国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并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1601年,英国通过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多种就业的方式。…… 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
……
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材料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珠三角地区率先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民工。广东省成为重庆第三劳务输出地区,最高峰时曾达到100万,占到重庆民工市外输出的50%以上。……同时,重庆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以及重庆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吸收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据统计,重庆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由1990年的11.3%上升到 2009年的24.6%,其中大部分就业岗位即由农民进城人员取得。
——郭大模《重庆向珠三角地区劳务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府对失地进城农民政策的变化。
(2)据材料一、二,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
(3)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分别对英、日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4)据材料三归纳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当前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请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