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2分)它产生的背景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8分)
(3)罗斯福总统逝世时,中国共产党给予了罗斯福总统极高的评价。结合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际形势,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给罗斯福极高的评价。(6分)
(4)1992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美国经济实行改革。克林顿改革对美国经济有什么作用? (4分)
(5)从罗斯福新政和克林顿改革取得的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4分)
二战结束以来,两极格局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试指出每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和总体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延长和补充……1977--1980年间美国雇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业企业中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职工占33.6%,高中毕业学历的占57.3%,在一些大企业中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人数的20%--30%。……目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一般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0%耀70%。
材料二: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北方工业”与“南方农业”的对立……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逐步转向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精尖的工业,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半加工工业,其中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已努力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工业,而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最不发达的国家转移。
材料三:核武器及运载工具的发展使美苏军备竞赛空前加剧……核武器产生了人类新的生存法则:你要活也须使别人活,要毁灭别人,也难免自己灭亡。战争已不再是用其他手段实现政治的继续,因为在核战争中,这种政策的决策者也将化为灰烬。面临自己在一场核大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或同归于尽的危险,苏美对核时代的世界大战及严重后果都有顾虑,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挑起战争,都以不超越战争边缘为限。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劳动方式、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由此还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试举两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世界政治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态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战争与和平产生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你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得出怎样的结论?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在起步时间、经济发展特色、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战略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从两幅图片中,你可以看出两国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突出特色?
(2)“扬长避短”是两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之道。请你具体说一说两国是如何扬长避短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3年1月下旬)国际金融市场上又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联邦德国马克、日元以及黄金的风潮,第九次美元危机遂告爆发……2月12 日,美国政府被迫宣布再次将美元贬值10豫,即将黄金官价从1 盎司38美元提高到42.22 美元。……日本、意大利、瑞士和英国等国纷纷宣布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实行浮动汇率。还有30 多种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也作了调整。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卷
材料二:1973 年10 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家不满西方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以石油为武器,采取国有化、减产、提价、禁运等手段,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施加压力。……11 月6 日,欧共体九国外长会议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以色列“撤出从1967年冲突以来所占领的领土”,并指出任何和平方案都必须“考虑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12 月(欧共体九国首脑会议通过《欧洲同一性文件》)称:“目前的国际问题是九国中的任何一国难以单独解决的。国际事态的发展以及权力与责任日益集中于数量非常少的大国手中一事,意味着欧洲如果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世界上发挥适当的作用,就必须团结起来并越来越用一个声音说话。”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10卷
材料三:(1974 年3 月尼克松在芝加哥发表讲话)“欧洲人总不能两样都要,他们不能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参与和合作,却又在经济与政治上与美国唱对台戏和持对立态度……欧洲不愿继续接受美国的领导,那么美国在安全方面就不可能继续在欧洲保持目前水平的存在。”美国方面作了一番努力,1974 年6 月26 日北约15 国才签署了《大西洋关系宣言》,这个宣言的要点包括:“美国承诺继续在欧洲驻军……盟国之间加强友好、平等和团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加强磋商与合作……”
———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指出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运用发挥了哪些直接的作用。欧共体对阿拉伯国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
(3)联系材料一、二,指出《大西洋关系宣言》的签署说明了什么问题。导致出现这种新的“大西洋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