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某校九年级同学,以“向海洋进军”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出来。
(1)依据材料一,指出“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的原因。
材料二右图为《大国崛起》中插图
(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重要历史信息?(4分)
材料三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仿佛身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有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拥有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因素?通过上述探究你得到了哪些认识?﹙8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请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奇这一讲话的历史背景。C6分)
(2)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批驳上述观点。(9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材料二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财产权、对政府的监督权和反对权。
材料三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以上材料均来自洛克《政府论》
请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依据材料,概述洛克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9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现在,欧洲正朝着必然的变化迈步前进,企图推迟这个进程是白费气力的徒然挣扎。
—摘自[法]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材料二在拿破仑那个时代的人们看来,他的任务就是“征服”,但是,他们并未看到他确实是在“创造”。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他在毁灭一个旧时代的同时,又在创造一个新时代。
—摘自[英]J·F·C·富勒《战争指导》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拯救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的史实。(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那个时代的人“只看到了征服”却“看不到创造”的原因。(7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
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迁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定国是诏》颁布时的历史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定国是诏》作出简要评价。(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