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同时,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依据材料,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A.是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需要 |
| B.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
| C.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
| D.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
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同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表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
|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不二代表,飞天已经成了我们的骄傲。但是,这美丽的形象并非中国的“土特产”,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2013年6月10日,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这说明
| A.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 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 |
| 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 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
北京市教委公布的《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从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该方案的实施有利于
| A.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认同自身文化价值 | B.全面传承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 |
| C.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消除各国文化差异 | D.确保文化充满活力,赋予文化创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