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摘自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摘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希腊是如何提防材料一中的英雄人物的?(5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为提防材料一中英雄人物的出现,约法实行什么制度? (1分)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 (1分)根据材料四,概括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5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1)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你如何评价?(4分)
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5分)
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3)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4分)

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材料一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宋史》中出现的部分人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因此,“狗剩”之类的名字就大行其道。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建设、援朝、跃进、文革、卫星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21世纪,中国第二批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他们读着金庸、琼瑶的小说长大,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有的孩子随母姓,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
材料四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和思想的影响?(4分)
(2)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分析材料二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3) 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起名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4) 材料四中的“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 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对历史研究造成了什么影响?

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当时的落后国家所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分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生产、市场、资金、科技开发和应用、信息传播等方面的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0年~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
金额
1.4
2.4
7.2
14.7

——引自夏诚著《近代世界整体观》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白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图一 麦道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分布图二 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
材料四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12.5%。
材料五经济全球化过程无疑会给中国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诸多挑战,但其不可逆转性又意味着像中国这样的全球化后来者要改变其落后面貌,就必须融入该潮流之中,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机遇,奋起直追地赶超发达国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试分析其出现的物质技术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3).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据材料三、四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