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共9分)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
14. 具体赏析词上阕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答:
15.结合全词说说“一片神鸦社鼓”的情景,引发了词人哪些思考?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①。
【注释】①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2)本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这首诗首尾两联是怎样呼应的?
2.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据此说说“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东栏梨花②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陂(bēi):积蓄水的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此诗作于作者推行新法失败,退隐闲居江宁之时。②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徐州任上,距离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尚有两年。
(1)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两位作者在各自诗作中寄予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之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①罟师:渔人,此指船夫。②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10.在全诗中,诗歌意象呈现的情感基调有什么变化?
答:
11.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用春色比喻相思有哪些好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