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仲甫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 、抗日 |
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
周初分封制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但后期却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 B.生产关系的发展 |
C.诸侯争权夺利 | D.井田制的破坏 |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世袭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
C.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 D.君主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商周的制度区别很大 | B.夏商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
C.商朝的政治制度源于周代 | D.商周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
某学生在研究浙江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
A.唐朝 | B.南宋 | C.元朝 | D.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