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清代《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而考古资料表明其最早的瓷业遗存在晚唐五代时期。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作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有()
①清代县志距汉代年代久远,故不可信
②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可能早于唐代,但须证实
③县志记载须得到考古证实,方可采信
④考古发现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应当重视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
|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
|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
|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立法权拥有的这种优势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因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淡化这种危险。”美国“在制度设计上淡化这种危险”的措施有①确立联邦体制 ②以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权力 ③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④以一定比例计算南方黑人奴隶的人口数量()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据《英国通史》记载,在“旧制度”下,英国选民比例极低,1715年选民尚占人口总数的4.7%,到1813年,只剩下2.5%。但这样一种不合理的议会制度却很适合光荣革命后英国农业社会的状况。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新生的两个阶级在“旧制度”下都没有选举权,无法在现存政治体制内提出自己的要求。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读不符史实的是()
| A.“旧制度”指的是光荣革命后实行的议会制度 |
| B.新兴的两个阶级中包括了工业资产阶级 |
| C.可能是导致英国发生宪章运动的原因之一 |
| D.英国政府因此着手开始扩大内阁权力 |
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一声明表明()
| A.美国承认中国重返联合国 | B.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 |
| C.中美交往的大门已打开 | D.中美两国实现了正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