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里的“幽灵”在欧洲出现于( )
A.古希腊时期 | B.14~16世纪 |
C.16~18世纪 | D.19世纪中期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称:……接折(阅读奏折)——减免(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语典故都与此考试制度有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关于该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 |
B.为下层人民做官入仕提供机会 |
C.使人们醉心于功名利禄,无心科技研究 |
D.扩大了统治基础 |
下列历代措施中,哪项不能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
A.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 B.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
C.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 D.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