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牵牛以蹊(xi践踏)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
A.西周 | B.春秋战国 | C.西汉 | D.东汉 |
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并且不会有什么成功;或者变为穷光蛋。他们在当时条件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后一条道路;由于他们数量很大,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度容易导致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导致雅典灭亡 |
B.雅典的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雅典亡国 |
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
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 |
《唐会要》记载,李素立归家守孝,按规定应免除官职,但唐高祖李渊特敕有司“夺情”(即免于守制),授予七品清要官。主管部门拟授雍州司录参军,李渊认为“此官要而不清”。又拟授秘书郎,李渊说,“此官清而不要”。后改授侍御史,李渊才满意。据此,以下对“清要官”解释正确的是
A.古代官员归家守孝时的官名 |
B.兼有参军和秘书职能的官员 |
C.品级不高但职位显要的官员 |
D.为官清廉被授予要职的官员 |
有人曾说:“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存在不同的要求,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正说明了这一点。”下列针对“两次大的自我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A.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B.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调整 |
C.调整的结果使资本主义本质发生变化 |
D.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矛盾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 B.俄国十月革命 |
C.《共产党宣言》发表 | D.巴黎公社革命 |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 B.《德意志帝国宪法》 |
C.法国《1875年宪法》 | D.美国《1787年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