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谦而内无至诚者。”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
B.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反映和表现本质 |
C.真象和假象混为一体,无从辨认 |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校训表达了()
A.文化的产生根源 | B.文化的表现形式 |
C.文化的巨大力量 | D.文化的深刻内涵 |
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和而不同”。这表明()
A.中华文化因包容性而不断同化其他民族文化 |
B.传统文化一脉相传,一成不变 |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
D.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起来的先进的思想 |
蒙古包,这种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伴随着蒙古族走过了漫长的年代。蒙古包色泽洁白,整个形体为圆状,套瑙与乌尼连接,呈日月射光状,是蒙古族尚圆、尚日月的审美心理表现。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
B.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
C.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D.文化继承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的继承 |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以上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
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都有,尧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A.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B.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
C.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封闭主义 |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