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当时上海工商业界代表荣毅仁(右一)等向国家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时的照片,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该照片最有可能的拍摄时间为
A.1950~1952年 | B.1953~1956年 |
C.1956~1965年 | D.1978~1992年 |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
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贵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 B.江南制造总局 | C.福州船政局 | D.安庆内军械所 |
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曲折历程。若要改变“心酸”“无言”的陈寿亭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应该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等问题 |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营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