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这个马车夫在全盛时期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普鲁士和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材料中的“马车夫”指的是
A.英国 | B.荷兰 | C.西班牙 | D.葡萄牙 |
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C.邓小平南方谈话 |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
日本纱 |
印度纱 |
1918.5—1919.4 |
70891 |
39251 |
1919.5—1920.4 |
34177 |
138906 |
增减 |
-36714 |
99655 |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下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A.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
B.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 |
C.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 |
D.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 |
下图是某生历史课堂笔记,请你判断他所记述的内容应为
A.北魏的均田制 | B.太平大国的土地政策 |
C.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 D.中共的土地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