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84—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回答题。

我国在1984-1985年对外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优先开放14个海口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
| A.人口密度大 | B.气候湿润 | C.矿产丰富 | D.交通便利 | 
我国1984-1992年对外开放城市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   )
| A.由沿海向内地推进 | B.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推进 | 
| C.由平原向山区推进 | D.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推进 | 
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 
|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 
|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 | 
|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 
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 
|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 
|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 
|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 
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 | 
| B.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 | 
| C.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 | 
| D.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 
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 A.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 B.矿产资源得到开发 | 
| C.旅游业的兴起 | D.再城市化明显 | 
图为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最可能是()
| A.积温的多少 | B.地形和土壤状况 | 
|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 
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形成的因素是()
| A.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 B.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递减 | 
| C.地形南高北低 | D.河流南多北少 | 
下图是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圈和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回答各题。
P地位于Q地的
| A.东北方 | B.东南方 | C.西北方 | D.西南方 | 
若当日一架飞机在M地日出时起飞往Q地,在Q地日出时降落,则飞机飞行的时间为
| A.5小时 | B.5.5小时 | C.6小时 | D.6.5小时 | 
下图为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各题。
该图表示的时间可能是()
|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此时,图中P盛行()
| A.西南风 | B.东南风 | 
| C.西北风 | D.东北风 | 
下列关于此时P盛行风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岸洋流的影响 | 
| B.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 
| C.城市人口集中产生的“热岛效应” | 
|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