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过程①②应使用 处理细胞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2)诱导过程③的化学药剂一般用 。
(3)过程⑤中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通过 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杂种植物幼苗。
(4)若番茄细胞内含有A个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有B个染色体,若采用有性杂交的方法,得到的后代个体细胞中含 个染色体,但这样的后代是高度不育的,这体现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 ,如果用 来处理这些后代幼苗,就能得到可育的番茄-马铃薯,而用上述体细胞杂交方法得到的后代却是可育的,可见体细胞杂交方法的优点是 。
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 和 。
(2)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该过程是在 酶的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α链。
(3)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0%、20%,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
(4)图中y是某种tRNA,它由 (三个或多个)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其中CAA称为 ,一种y可以转运 种氨基酸。若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最多由 种氨基酸组成。
(5)若转录形成α链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则根据α链翻译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是否一定发生变化 ,为什么?
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 BC 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DE 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 。
(2)图2中 ______ 细胞一定处于 1图中的 CD 段。
(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_______ 细胞,若甲细胞处于 I 图中的DE段,则 ① 和 ④是___ ______
A.姐妹染色单体 | B.非同源染色体 |
C.同源染色体 |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
(4)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__ 。如果丁细胞中的 M 为 X 染色体,则 N 一定是 __________ 若 M 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 __________。
某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如图1表示该植物固定和还原CO2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 ;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 。
(2)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3)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 。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 过程产生,产生CO2的总反应式为 。
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O2产生量-细胞呼吸的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b可代表 ,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 结合,生成 和大量的 。
(2)在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的物质有 ,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制约其增长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分别是 、 。
(3)所处图乙P点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 。A点时,可以发生图甲中的哪些过程(用图甲中字母表示)? ;D点时发生哪些过程(用图甲中字母表示)? 。
下表是某同学做的有关酶的实验结果,请你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他的结果是否正确,并根据修改后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量(毫升) |
温度 |
试剂 |
现象 |
1 |
淀粉糊、清水 |
各2 |
37℃左右 |
碘 液 |
变蓝 |
2 |
淀粉糊、唾液 |
各2 |
0℃ |
变蓝 |
|
3 |
淀粉糊、唾液 |
各2 |
37℃左右 |
不变蓝 |
|
4 |
淀粉糊、煮沸过的唾液 |
各2 |
37℃左右 |
变蓝 |
|
5 |
淀粉糊、3滴2%盐酸唾液 |
各2 |
37℃左右 |
变蓝 |
|
6 |
蛋黄液、唾液 |
各2 |
37℃左右 |
无变化 |
(1)酶具有 作用,这可通过实验 证明。
(2)酶具有专一性,这可通过实验 证明。
(3)酶的活性要受 、 的影响,前者可通过实验 证明,后者可通过实验 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