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图l所示。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分析回答:
(1)图l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有____________条,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从图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____________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量越大。
(2)图2中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____;图以含C有机物形式传递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该系统中小球藻每年固定的能量不变,现将河蚌的食物比例由原来的C:E=1:1调整为4:l,则该生态系统中传递给河蚌B的能量理论上是原来的_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4)某段时间人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类(甲)的种群密度,调查的总体积为2hm3,随机选取多处样方,若第一次捕捞了 40条全部标志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捞,在第二次捕捞到的鱼(甲)中,未标志的有50条、标志的有20条,由此可估算出该鱼类种群在该时期是________ 条/ hm3。
(12分)假若你是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请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2,4-D(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理作用同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材料用具:大烧杯、葡萄枝条、营养液、清水、一定浓度的2,4-D溶液。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葡萄枝条,平均分为甲(实验组)、乙(对照组)两组。
第二步:将甲组枝条浸泡在_______________中;将乙组枝条浸泡在________中,浸泡时间为24 h。
第三步:将浸泡后的甲、乙两组枝条,分别插入盛有营养液的大烧杯中培养,培养时应注意__________和保持适宜的________,连续观察插枝的生根情况,并记录。
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连续6年调查某块2 km2的稻田,发现东亚飞蝗的数量(只)连续6年依次为100、260、320、400、402、395。
(1)该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第一、二年分别为__________只/km2、__________只/km2。
(2)该东亚飞蝗种群的增长曲线是什么类型?____________。
(3)东亚飞蝗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若在稻田中增加适量的青蛙(东亚飞蝗的天敌),则东亚飞蝗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结果, (物种数:种;密度:个/m2)请分析回答:
动物类群 样地 |
跳虫类 |
蜱螨类 |
线蚓类 |
线虫类 |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
有机肥田 |
10 |
167 |
38 |
60 |
40 |
120 |
19 |
339 |
化肥田 |
4 |
79 |
16 |
41 |
18 |
320 |
7 |
52 |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___________,而且身体微小;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数法;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鉴定动物时最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观察。
(2)收集土壤小动物时采用白炽灯照射土壤,这是利用土壤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3)在有机肥田中,这几类动物与其他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其中跳虫类种群数为______个。
(4)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土壤通气状况越好,越有利于作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化肥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有机肥作用慢而持续时间长。联系生产实践,你会如何根据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情况指导农民施肥?
(8分)如图是高致敏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E为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是指病毒经过______细胞的处理和传递后,特定抗原刺激T细胞,经过②过程形成[B]______细胞。
(2)T细胞成熟于________,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________、传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等功能。
(3)图中细胞[A]在T细胞传递的抗原刺激下,形成________________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
(4)[C]与[D]的识别、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5)[E]的最终消灭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 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如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
(6分)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
(2)从图虚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