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判断24~26题:
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 B.自东南向西北 | C.自东北向西南 | D.自西南向东北 |
断崖底部的F点海拔及EF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A.59m,290m | B.99m,130m | C.96m,185m | D.49m,156m |
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 B.丙坡种植果树 |
| C.乙坡植树种草 |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
读河流流域对比图,完成下列小题。
甲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是
| A.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 |
| B.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产生水土污染 |
| C.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
| D.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
乙河流域存在的首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 C.湿地萎缩 | D.物种减少 |
下面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 B.劳动力 | C.原料 | D.交通 |
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对当地的积极影响有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
|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 D.实现产业升级,减少用工数量 |
读“世界某大陆西岸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该图表示的大陆可能是
| A.非洲大陆 | B.南美大陆 |
| C.北美大陆 | D.澳大利亚大陆 |
该大陆F处沿海多大雾天气,其原因可能是
| A.寒暖流交汇 |
| B.副高控制,水汽不易扩散 |
| C.板块交界处,多温泉 |
| D.沿岸有寒流经过 |
读“我国某区域1950年和2000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 B.水土流失 |
| C.水污染 | D.次生盐渍化 |
该地区城镇分布的变化特点及原因是
| A.向公路沿线集中——交通便利 | B.向森林地区转移——环境优美 |
| C.向河流下游迁移——水源充足 | D.向河流上游迁移——下游断流 |
下图为“我国棉花的两大优势生产基地及两地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该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在甲基地呈点状分布,在乙基地主要成片分布。形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地形 | B.气候、土壤 |
| C.交通线、市场 | D.劳动力、土地 |
与乙基地相比,甲基地棉花生产最明显的优势是
| A.耕地面积大 | B.热量条件好 |
| C.光照条件好 | D.机械化水平高 |
要快速获取棉花等农作物空间分布资料,需要的技术是
| A.计算机网络 | B.地理信息系统 |
| C.全球定位系统 | D.遥感 |